众人更是热血沸腾,激情高涨。
庆隆帝咳了几声,双手虚按,众人慢慢安静下来。他虽然病弱,却依然掌控着全场。
“迎敌,但怎么个迎法,昨日六部商议,给朕出了两个主意。”他又咳了几声,吴光启忙端上药茶让他喝下。
平缓了气息,庆隆帝道:“一个,退守函谷关。待冬天过去之后,再集结兵力挥军北上。”
他未做任何解释,但这个策略背后蕴含的含义,谁会不懂?这是以放弃了太子为代价,太子是生是死,就全靠他自己的本事。
“另一个,火速集结Jing兵北上,进入北地搅乱局势,伺机而动支援晋阳。同时,京中筹措粮草兵力,再行北上。”
待他说完,底下众人的表情可谓Jing彩纷呈。
当没有选择的时候,众人可以表忠心,皇上指哪打哪。一旦有了选择,谁不想待在安乐窝中?
定国公紧紧的咬着牙,冷厉的眼神看了姚尚书一眼。他接过老定国公的枪,军功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就在前两年的吐蕃战事中,他率大军迎击,指挥有方勇猛无匹,直打得吐蕃丢盔卸甲。
他这样在千军万马中练出来的威势,姚尚书这种文臣如何承受得起?
姚尚书被他看得一个激灵,实在不明白庆隆帝的用意。这个殿中,除了他全是勋贵。难道,就是为了将自己架在火上烤吗?
庆隆帝说了是六部拟出的两条方略,定国公不敢对皇上说不,自然就将恨意对准了姚尚书。谁让他是兵部之首?
看着自己抛出的石子,惊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涟漪,庆隆帝目光冰冷。这些人在他眼中,已经被分门别类。
过了半晌,他才道:“两个法子,有得有失。愿意固守的站左边,同意孤军北上的站右边。”
这是不允许墙头草的出现,逼得他们必须抉择。此言一出,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惊疑不定。
对他们来说,大多数人都觉得退守函谷关更加稳妥。但这个时候,并不是哪个法子更好,而是皇上究竟怎么想的?
截然相反的两个答案,只有选中的皇上心中的答案,才是对的答案。可是,众人怎会想到,北地大败的消息是假,庆隆帝心中其实并没有答案?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想要揣摩圣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凭借的,只有平日对皇上的了解。但圣心难测,这几乎跟赌博没有什么两样。
就在众人游移不定之时,庆隆帝顿了一顿,他又道:“姚尚书除外。”既然他没有看姚尚书的折子,也不打算马上逼他站队。
姚尚书只觉得在这一刻,汗shi透了里衣。
众勋贵齐齐看向他,凭什么他们都要立刻选择,独独这个在场唯一的文臣不用选择?
姚尚书是有苦说不出,他们哪里知道,他昨夜纠结的痛苦?
☆、第八百八十一章 你有个好儿子(为白酒白金猪加更二)
只是此时,难道姚尚书还能出言解释,他早已经选择过。而选择的结果,就放在皇上面前的御案上面吗?
若说方才定国公的一眼让他心中一抖,此时众人看过来的眼神,就如同狂chao一般要将他淹没。
能做到勋贵的,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或多或少都有些威压。姚尚书只觉两股战战,好不容易才稳住了身形,没有瘫软在地。
看见他的窘境,一丝笑意在庆隆帝唇边一闪而没。
他这个皇帝当到现在,剩下的乐趣委实不多了。顺势而为捉弄一下大臣,算是他不多的乐子之一吧。
撑着这幅残躯,他真想同民间的老人一样,享受儿孙绕膝的快乐,渡过最后的时光。
可惜,他天生就是个劳碌命。想获得这样平凡的安宁,也不能够。争了一辈子,Cao劳了一辈子,父皇,你的在天之灵可有看到?
我,可比你一心疼爱的汝阳王差?
庆隆帝有绝对的理由相信,在他治理下的高芒王朝,绝对比汝阳王做得好上十倍。
待自己瞑目之后,总算敢直面父皇的指责。
庆隆帝一个恍惚之间,底下的勋贵已在吴光启的示意下,不情不愿的分成两边。
出乎庆隆帝的意料,勋贵们赞成固守函谷关的只是少数。这让他有些意外,同时也很高兴。
四大国公,定国公毫无疑问的站在了孤军北上那一边,忠国公就站在他身边。对他们两人的选择,庆隆帝心中有数并不意外。
太子就是定国公的亲外孙,他怎么会弃他于不顾?
而忠国公忠肝义胆,勇猛过人。他怎会忍心看着北地沦于叛军之首,让黎民百姓在战火中煎熬?
庆隆帝的视线转向安国公,这个先帝在位时,支持汝阳王的男子。他一如既往的低调,但站得很稳,丝毫没有犹豫之色。
这次,他总算选对了位置。
就连资质平庸的平国公,也白着脸站在支持孤军北上的一边。
庆隆帝在心头笑笑,看他站都有些站不稳,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