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看到文学峰夫妇的资料时,就已经想到了后世的人耳鼠,这个在1996年由华国科学家实验成功的,借由动物“体外再生耳朵”实验,在当时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只是很可惜,这个实验虽然由华国科学家最先完成,但是人耳鼠诞生后,华国这项技术一直没有取得其他突破性的进展,更不用说应用到临床上。
反而随着时间推移,日本、英国科学家相继实现了这项技术的本土化,并明确提出了可以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人体的时间,令华国生物学界十分遗憾。
李铮倒是没想到,早在1983年,这两位年轻的华国科研工作者已经有了这个想法,并努力付诸于实践。
但是比起后世的人耳鼠来说,文学峰夫妇的实验太粗糙,而且很多方向性的东西是错误的。
李铮看了一眼躺在病床上,全身上下接满了线的文学峰,开口道:“马老师,我说说我的想法吧。”
他将众人领到了2号实验室。
拿起一支笔,李铮开始讲话。
“其实你们可以换一种思路,人工构造支架。从动物关节提取软骨细胞,再在培养槽里将软骨细胞培养成微小球状体,然后我们可以借助一种可降解的塑料支架。可降解塑料,我记得这个概念两年前美国一个新材料实验室就提到过,我可以托人去问问。将塑料折成人鼻子的样子,让细胞在塑料支架上繁殖生长,再经过体外培养后进入裸鼠背部。我想这样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李铮的话让马文敏长大的嘴巴,她手上不断记录着,嘴里喃喃自语。写写画画约莫十分钟。
“可行!是可行的!”她突然激动地叫出来声来。
她深深地看了李铮一眼,眼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谢谢,真的谢谢。”
李铮摇摇头,笑着将笔放下,走出实验室。这种能让人获益的技术,越早出来越好。
马文敏深吸一口气,压住自己激动的心情。
她拍拍手,对着张跃军和张超道:“来,我们按照李铮先生说的,来试一遍。”
“麻醉注射完毕,实验体1号将在十五分钟后失去知觉。”
“再检查一次设备,十八分钟后进行软骨细胞提取,我希望一次性成功。”
这几周的时间里,文学峰项目组尝试了兔关节软骨细胞,大鼠剑突软骨细胞,这种小型动物软骨细胞培养成的微小球状体繁衍生长有其局限性,显然不足以支撑起人体器官的构建。
文学峰项目组暂定的目标是,成功培育出“体外再生鼻子”。
当然以这种组织工程原理培育出来的鼻子,只具有装饰效果,是不具有鼻子本身具有的作用。
不过这种技术的一大好处是,此技术以细胞为培育起点,最后种植出来的人鼻子成品是有生命的,因此能与寄主一起成长。这对天生面部畸形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张超将一套防护服丢给张跃军。
“穿得仔细点,这可是个大家伙。郑小姐特意跟畜牧厂说要最健康的猪,要是我们在截取关节的时候它突然醒来。我们可就靠着这个保命呢!”张超一脸严肃地说道。
张跃军咽了咽口水,软骨细胞提取,他以前只做过老鼠和兔子的,这种大型动物的,他还真从来没做过。
☆、第八十三章
“实验体一号确认失去知觉,请实验人员进入。”动物麻醉师用对讲机说道。
张超将拉链一直拉到头顶, 随即对麻醉师比了个ok的手势, “等下我们取两部分,腿关节部分及胸肋骨部分。我取胸, 你取腿同步进行,可以吗?”
防护服将张跃军整个面部都遮了起来,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他强自平静自己的心跳, 沉声说道:“可以。”
随着一篇篇以李铮实验室名义发表的重量级论文面世,这个挂在香江大学名下的私人实验室,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生物制药学圈子里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1983年1月底发表的全球生物药学科研机构实力排行中, 李铮实验室排在517位, 但到了2月底3月初,实验室排名已飙升到第280几位, 涨幅惊人。
张跃军知道, 如果他不是在李铮实验室成立之初就有幸进入, 以他的学历、专业水平就算好运气进了这种实验室,也是打打杂的命。
就像前几日校友聚会来的一位学长。那人在学校里时是多么风光, 各种奖项荣誉加身加上本身长相出色,简直是校园男神级别的人物。那时候,他跟那位学长比就好似丑小鸭和白天鹅,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上的人物。
但是现在呢?
那位毕业时顶着诸多荣誉,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进入某个全球排名200左右的生物医药实验室的学长,如今六年过去了, 他还在给实验室里某一位研究员打杂。而自己却已经是一个实验室的副手了。
随着科研项目的一个个上马,张跃军知道李铮实验室的排名将会继续飙升,他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