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的孩子,选了其中两个收为徒弟,也做自己的助手。
广白和半夏跟着晓年重新开始学习芳疗知识,他们都是能吃苦的孩子,成长极快。
等决明他们从北境回来,晓年相信新馆的芳疗房就更加热闹了。
有王府的帖子,还有简老爷子这位太医院出来的活招牌,新的延年堂寻得坐馆名医,比起当年晓年在北境寻访名医,可要容易得多。
待医馆擅大、小方脉、伤寒、妇人、针灸和正骨等科的大夫有了着落,新延年堂开业的时间也搬上日程。
延年堂的馆址是简老爷子和儿子、长孙一同商议的,乃是闹中取静的地方,既方便病人前来看诊、取药,又不会太过喧嚣,让病人不安稳。
随着雪岭药局千里迢迢送来的药材和他们从本地得到的药材陆续进了仓库和药柜,距离事先定的黄道吉日也越来越近。
医馆的牌匾虽不再是煜亲王执笔,而是简老爷子亲自Cao刀,但门前廊柱上“春满杏林,福临济世”的题字却是刘煜手笔。
不过,即便煜亲王没有留下任何墨宝,整个郡府的人也都知道这延年堂的背景。
……
时间很快过去,转眼就到了年关时候。
煜亲王虽然开始在封地生活,但他作为四境中唯一不用镇守边境的亲王,自然还是被陛下召回了京中过年。
刘煜回京之前,简府就开始准备年节的东西,就着煜亲王的行程,提前聚在一起办了家宴,吃了顿饭。
说来这半年时间过得真快,经过最初的纠结和迷茫,简家人也开始慢慢适应家里多了这样一个身份尊贵、却跟寻常女婿、媳妇子一样极擅表现自我的殿下。
这一年无论对于简家来说,还是对于煜亲王府来说,其实都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煜亲王终于离了天京,不再掺和冀州皇帝和徐家之间的事情,常住绥锦,专心于封地事务,哪怕这次要回京过年,也不打算待太长时间,很快就会回绥锦。
简家人则搬了家,开了医馆,一家人远离京中是非,安安稳稳地过上了舒心的小日子。
简老爷子一边重新给人看病,一边继续自己著书立说的事业;简行远则受到启发,开始跟着本地的大夫研究海中之物。
延年堂很快就成了郡府最有名气的医馆,既受达官贵人追捧,也得平民百姓喜爱。
因为医馆的药铺有来自各地最好的药材,而且价格还公道实惠,那些普通人哪管你背后是王爷也好、还是将军也罢,他们只希望大夫能够妙手回春,自己看诊问药不要太贵,就心满意足了。
不过相较于常见的科,晓年专门负责的芳疗房竟然是最吸引人的。
毕竟有煜亲王这个招牌在前,就像给芳疗房做了宣传、打了广告,都不需要晓年再去做什么,就有源源不断的病人找来。
到了年节时分,忙忙碌碌了一年,一家人总算能够闲下来,享受天lun之乐。
吃团圆饭的时候,一想到刘煜马上就要去京中,不要说晓年了,就是简老爷子和简行远夫妇,心中也生出几分不舍。
第130章 皇侄
刘煜出发之后, 晓年因为要照顾小虎崽,没有办法完全搬到简府。
简老爷子起初有些疑惑不解,不过刘煜亲自去跟他解释了一番,只道是自己要去京中, 但王府总要有位主人看着才妥当。
这种将晓年看得极重、视其与自己平等的态度, 让简老爷子十分受用——他的宝贝孙子, 在别人家里也该是被捧在手心的珍宝。
刘煜说是让晓年看着王府,但实际的意义更像是一种象征:晓年也是王府的主人,另一个主人不在的时候, 自然要留在家中主持事务。
再加上简府与王府之间隔得实在太近, 即便不住在家里, 也没什么打紧,所以简老爷子的疑虑渐消。
不过, 这也意味着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离了家……简遵友既无奈, 也不舍,却还是得让他们离开这温暖但狭小的方寸之地, 到更广阔的地方去。
去岁的时候晓年是在北境过的年, 今年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 虽然刘煜不在, 多少有些遗憾,但晓年从小到大熟悉的那股年味还是在的。
“过了这个年,你们就又长了一岁了,祖父对你们没有多要求, 平安喜乐是最好的。”
简遵友看了看三个孙子,心中宽慰,有一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骄傲感。
年哥儿现在跟他们一起在延年堂,他的芳疗房和延年堂的传统医科结合得极好,以自己的方式站稳了脚跟。
令哥儿来年就要继续参加武举,如无意外的话,以后将在煜亲王的立阳军历练。
槐哥儿虽然还小,但生得聪明乖巧,健康活泼,他现在只要好好地长大,就足够家里的长辈高兴了。
用过年夜饭之后,晓年回王府守岁,他抱着小虎崽一边陪它们玩游戏,一边时不时想想刘煜在京中的情况。
小虎崽已经六岁了,能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