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恐怕也得好些年去铺陈吧。
简遵友曾经担心年哥儿和煜亲王不会长久,两人的关系或许一辈子都暗不见光。
但看着刘煜如今这模样,他反到担心煜亲王太过张扬,没个一、两年就弄得整个冀州都知晓了。到时候没有人敢说煜亲王的不是,却把目光都投到年哥儿身上、把责任都推到年哥儿身上,那岂不是让晓年过得倍感压力?
简遵友这样想想,又觉得让远志一家尽早知道这件事,或许并不是什么坏事。
至少有家里人的支持,能够给年哥儿一些支撑,让他不至于无依无靠、太过孤独。
简行远见父亲态度镇定,俨然是早就知道此事,再联想年哥儿刚从北境回来的时候爷孙俩儿明显闹了“矛盾”的事情,不禁恍然大悟:原来父亲那个时候就知道了!
他整理了半天情绪,却还是没能整理好,只能先应父亲道:“您放心,儿子会嘱咐阿萍……只是年哥儿那里,该如何是好?”
简遵友知道对于素来老实的次子来说,要将此事消化,恐怕还要一段时间,于是也不给他压力:“年哥儿那该是如何,还是如何,他们也处了快两年时间了,也没什么好Cao心的。”
父亲的话自然又引得简行远心中剧震。
——快两年的时间……那不是在晓年刚入王府之后,他们就……
再想想这些年煜亲王府对简家的态度,果然一切让人疑惑的事情都瞬间得到了解释,而过去不合理的地方,现在一对上,总算变得合理起来……当然,前提是要把煜亲王府当成真正的姻亲来看。
只是,“该是如何,还是如何”,对于简行远来说,却是件难事。
在他二十年的行医生涯中,其实不是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偶有男子陪男子来看病,从两人样貌、身量来看并非亲兄弟,但却好像比亲兄弟还要亲密。
通常碰到这种情况,本着医者父母心的原则,简行远也不排斥他们,假装不知,只处理自己病人的事情就好。
但年哥儿不一样,年哥儿是他的的亲侄子,怎么能像对陌生人一样,视若无睹呢?
简行远多想再问问父亲,但却能看出父亲神情中的疲惫。
——这段时间父亲一个人在心里藏着年哥儿和煜亲王的秘密,该有多么辛苦!
他也不忍心让父亲继续独自承担这些压力,于是默默平稳心情,努力镇定下来道:“父亲,您放心,儿子和阿萍会好好商量这件事的。”
……
简吴氏作为女子,比丈夫心思更加细腻一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看的更多的,是这份惊世骇俗的关系之外的一些细节表现。
两个人处在什么关系上,但凡外人有心去看,总能找到蛛丝马迹,更何况煜亲王根本没有隐瞒的意思。
以前没有察觉这件事,只是因为他们未曾这般近距离的相处过,所以发现不了端倪。
一旦靠近了,以煜亲王这般行动举止,让人想看不出来也难。
之所以要去观察,一开始其实是简吴氏想证明自己的那个猜测是错误的。
但随着她强压内心疑惑、仔细去观察年哥儿和煜亲王相处,简吴氏却只能越看越心惊。
这时候惊讶的,似乎已经不是他们两人的关系,而是惊讶于他们之间那种仿佛积累了多年的默契和和睦。
煜亲王为人冷峻、看上去不苟言笑,但对年哥儿却是事事放在心上,目光似乎从不游移,至始至终地关注着年哥儿,所以无论年哥儿说什么、做什么,他都能立刻做出反应……单凭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深情。
哪怕暂时将他的皇族身份放置一边不管,单看他如何对待他们简家人,也能由这爱屋及乌的程度,看出对方花了多少功夫、用了多少心思。
所以,当简行远越来越疑惑、在父亲那里越来越惊讶的时候,简吴氏却已经疑惑在前面、惊讶在前面了。
以至于丈夫从公爹的书房出来,跟她确认了这件事,简吴氏反而没有那么惊讶而不知所措了。
“这件事,自然是父亲知,你知、我知,暂时不让别人知晓……至于令哥儿那里,先让他好好习武,等以后年哥儿自己跟他说吧。”
她心里明白,这关系里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其实不是他们都为男子,而是有一方是威震天下的摄政王。
若两人身份地位、才学能力都相当,那外人知道了,守旧的道一声伤风败俗,开明的则顶多将其视作一件风流韵事罢了。
可若两人身份地位相距甚远,那对弱的一方,恐怕面对的就不止是“风流韵事”这种无关痛痒的流言了。
年哥儿虽然是老爷子亲自带大的,但叔叔和婶婶在他身上倾注的,也不亚于在令哥儿身上倾注的感情。
他们哪里舍得晓年去面对这些,正如简遵友当初反对的理由一样,他们担心年哥儿受委屈。
“若真如父亲所说,他们已经相处了快两年时间……那这时间不短了,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