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也差不多了吧?
十六是这么想的,但是却不能这么直接说,要不然,满朝文武估计都会觉得坐在金銮殿上的陛下是疯了。
所以,他才会再接到宝玉密折之后,辗转反侧,开始开始深思,并且深刻反省,觉得自己先前登基这么多年,居然都没有注意到关外还有这么一群人生活极其凄惨,很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
当然,十六没有明说,宝玉却再对方的回信里看出了好伙伴自责的意思。他自然是要宽慰十六的。
除了宽慰之外,宝玉并没有多说什么,他相信,区区罪民的安置问题,十六还是可以处理好的。
果然,七月的时候,十六就忍不住和小伙伴嘚瑟了:大赦!
其一,他心里还记挂着好几件大案需要重新彻查,其二,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理由了,其三,他也是真心想要为他母后祈福。
十六相信,以母后的仁慈和善良,一定会赞同他的做法的。
宝玉看到大赦天下四个字,心头先是一跳,然后又静下心来将信看了个遍。
十六原先对大赦天下这种事情是最嗤之以鼻的,哪怕是他登基或者他二儿子出生亦或者是他的生日,也不是没有溜须拍马的官员建议大赦天下的,但是那时候几次都没成!
头一回十六登基,提议大赦天下的人被蔡阁老和卫阁老一起联手喷了一顿——才经历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监狱关了多少相关的人,这一赦,先前刑部衙门等花费的心力岂不是都白费?
当然,那一次大赦天下的提议被驳回也可以看做是老臣对新皇的一种试探,当时老臣们都觉得新皇是难得的好性子,应当比心思叫人难以捉摸的先帝好相处多了。
【后来纷纷被打脸的老臣们:呵呵呵!】
后来几次,再有人提大赦天下,十六便说了,皆是家务事,不值当劳师动众——这一点,阁老和尚书们都是赞同的,毕竟陛下现在还年轻,要是这时候过寿辰就需要大赦了,之后二十年陛下岂不是要上天?
…………………………
所以这一回,十六一反常态地想要大赦天下,主要是为了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平反他父皇手上一些尚(冤)有(假)争(错)议的案子、还有就是改善一下那个罪民制度。
从十六自己冒出这个念头,到十六自己心里盘算了一遍,再到拿到朝廷里去商议,整整花了两个多月。
这期间,自有阻力,最大的阻力,不是该不该大赦天下,而是该如何大赦天下。
因为朝中一些上了年纪的重臣,还有不少记得当初先皇后在世时候的好,先皇后不插手前朝事,但是最能够在先皇暴怒的时候去灭火,也会规劝先皇虚心纳谏等等,反正文官武将在很多事情上都有分歧,少有一致,但是对先皇后“贤后”的称呼是毫无疑议的。
今上要尽孝,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赞同(叫宝玉觉得讽刺的是,先皇驾崩那年也恰好是先皇的七十整寿呢),但是今上居然说要翻查从前的一些旧案?
这……
这……
这……
这毫不客气地说,牵扯的利益就大了去了,譬如陛下说的:四十多年前拓跋军全军覆没之责、三十多年前倭寇登陆定海之后被追责的官员们、二十多年前齐郡王一手查办的科考舞弊案、以及这十多年来,盐田法问世之后海盐产量猛增但是这几年盐税为何平平……
每一桩每一件,提出来都是当时震惊朝野的大事,要说每件事背后都是干干净净的,那就连要喊如今江南水师统领吴涛一声舅舅,也就是喊定海战死的吴老将军一声舅姥爷的皇后娘娘郭氏,这个后宅妇人都不信。
更何况朝中人Jing?
相比这些,十六提出的适当给予罪民们一些改过自新的机会这种事儿简直都不是事儿。
最后,一番扯皮,和大赦天下这个大消息一起发出去的,还有两桩悄没声息的事儿——陛下要查当年定海之战内情,还要重审当年科考舞弊案案卷。
朝中百官对于陛下不经意提起大赦天下被附带的这一条:【罪民?罪民可投军,成为辅兵?有问题吗?没有任何问题,愿意去做炮灰辅兵,还是关外的炮灰辅兵,那就去做好了。】
第378章
四十多年前拓跋军全军覆没之责、三十多年前倭寇登陆定海之后被追责的官员们、二十多年前齐郡王一手查办的科考舞弊案、以及这十多年来,盐田法问世之后海盐产量猛增但是这几年盐税为何平平……
四件大事,其中因为拓跋军当年被坑杀的地址在黎朝与大明的交界处,现如今大明基本上已经完全无力掌控那一块地方,要调查取证很困难,而且一来一回就得大半年、一整年的功夫,所以朝中众人并不太愿意冒着再与黎朝交战的风险派人去边界;而最后那一件,盐税,其中牵扯的人就更多了,尤其是林如海自请去了西域之后,盐税增长就极其缓慢,这江苏盐务从上到下,干净的人可没几个。现如今只是十六敲打下头人才提出来的,就连他自己都没有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