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特意把已经退下去的姜老头请来指点着做几个硬菜, 每旬都有改善伙食的机会。
黑省北的普通老百姓们,也同样感受到了今年的变化,那些当兵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从十月份起的时候,都拿着花生渣来换萝卜白菘……真是好奇怪。不过就算奇怪,老百姓们还是很乐意做这个交易的,谁家不是囤了一地窖的萝卜白菘呢?整个冬天的蔬菜就靠这俩了,现在突然多了花生渣,喷香油汪汪的花生渣。
换!干嘛不换!不换是傻子。
黑省北的老百姓们一面感激这些犯傻的当兵的,一面家里老老小小改善伙食,吃的满嘴流油。
更不要提十月起,秋收之后,上头的大人们说要修一条贯通黑省南北的大路,要征民夫去清路和扛沙包——给钱的那种。
干!干嘛不干!不干是傻子。
总归秋收之后,黑省的地里除了种点儿蔬菜,也不能再补种些啥了,基本大家都闲下来,现在有额外赚钱的机会,天寒地冻算什么?咱心里热乎!
…………………………
看来,想致富先修路,不仅仅是说道路通畅之后交通便利所带来的经济发展。
【还有在修路过程中,创造的各类就业机会、拉动各地消费需求。】宝玉这般想着,并且深受震动,因为接下来他看到的场景,无一不展示着——没有人天生就是穷的且蠢的,很多时候,某地的贫困只需要一个契机就可以被消灭,譬如说黑省的人,到后世人们都会说诸如耿直、讲义气、豪爽等等,可是他们也有一颗想要改善生活的心啊,就算不能发家致富,多三瓜俩枣也是极好的呀。
当头一回看见有有附近的农户小心翼翼地挑着炉子煮着碎rou汤、胡辣汤在修路附近小声张罗生意的时候,宝玉制止了想要去赶走他的士兵,并且说只要每次买吃食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安全、干净就可以了。
如是,以黑生北驻军为首,剩下三部驻军协助,当地民夫平路打杂,这样浩浩荡荡上千人的队伍开拓到哪里,商机就蔓延到哪里。
因为修路是体力活儿,火头军埋锅造饭纵然是管饱管够的,可是也只有饭点才有吃的。
若在关外十月十一月,干活的时候,旁边有热汤点心,兜里每日都拿现钱的人,总有愿意花一两个大钱去买一口吃的。
黑省北的将士们,毕竟今年,兜里有钱啊。不止拿了军饷,修水泥路还另有一份收益——并且,这一份收益,一分一厘都没有被克扣。
和那些民夫一样,也是日日就能结算领到手的,因此,众人干活的积极性可高了。
众人都觉得王巡抚简直绝了,是黄河水倒流了么?给钱这么痛快而且半点都没克扣呢!
后来想想,一定是因为这件事情还有贾将军参与呢,王巡抚怎么地也得收敛着点。
至于说贾将军会不会和王巡抚一样‘同流合污’?
众人都纷纷表示:【不可能啦,贾将军家里那么有钱!之前套种的种子都是咱们先赊的他呢。怎么看得上这几个小钱。】
即便是最不服气贾瑛的董副将也得承认,人家公侯府出身的贵公子,根本就不差钱,平日瞧着穿的简单朴素,但是讲究。再有,两回去他将军府上,所见所感,如今整个将军府的布局摆设和孙将军那时候又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将军府,进去之后虽然不是下人簇拥、描金画银,但是偏偏就叫人能干感觉到其中的贵气和规矩。
【宝玉心说:这其实和我没什么关系,是黛玉的审美比较高大上。】
再加上程峰和朱犇逮着机会就开始宣扬贾将军人好,全心全意为咱们当兵的谋福利;
现在跟着保护的一百护卫觉得自己不能被贾将军的旧人给比下去了呀,于是可可劲儿地吹捧;
还有尝到了甜头的裴副将已经坚定跟着贾将军不动摇的方针,遂鼓励手下人暗搓搓为贾将军说好话。
有这么多的自来水,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宝玉在黑省的形象日渐高大全起来了……
当然,姜百户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贾将军这外貌长得好啊,都说相由心生的话,贾将军简直就是戏文里的潘安,长这么好看的人,大家都觉得他不会是坏人。
咳咳,就是这么肤浅。
…………………………
整个十一月,‘家底丰厚不差钱、外貌形象高大全’的贾将军分了大半心神在贯穿黑省南北的水泥路的铺设事宜上。
其实冬季并不是施工的最好时间,但是这年头,春秋两季农耕忙,不论是百姓还是卫所里的士兵,都没有什么空余的时间来做这些。而夏季,夏季太遥远了,就算宝玉等得住,黑省的王巡抚、裴副将等人也等不住了。
在宝玉看来,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的天,叫人在室外作业,真的是非常不人道的,搁现代,高寒补贴得有吧?工伤险得有吧?
但是在王巡抚、裴副将等人看来,这算个啥?不是穿得严严实实地在干活儿么?而且干活了,人都是一直在动来动去的,自然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