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姝听着,便道,“那就等等。”
    能有一次出门的机会,十分不易。
    但她也让姚北返回土地庙瞧瞧,“帮我盯着点。”
    两厢离的很近,姚北转身就去了。
    那邻家姑娘见俞姝眼睛不好,就开了自己的门。
    “娘子进来坐坐吧,巷子里风大。”
    时值腊月,寒风吹得人打颤,俞姝谢了她,由她引着进了门。
    她家中人不在家,只有姑娘一个。
    她到父母兄嫂出去做事了。
    “我家中是做灯笼的,刚做好一批,今日恰送去军营。留我在家中看门。”
    她给俞姝倒了碗热茶,就坐在一旁做竹灯。
    俞姝问她做的什么灯,“也要送去军营吗?”
    姑娘说不是,笑了笑,“我做些孔明灯,是自己用的。”
    俞姝心想,孔明灯更是军中的用途,怎么自己用呢?
    她刚想问一句,姚北在外唤了她。
    姑娘连忙扶着她出去了。
    姚北急着道,“姨娘,周嬷嬷醒了,正寻您呢!咱们快回去!”
    话音落地,周嬷嬷的声音已经从巷口的土地庙里传了过来。
    这宴夫人是专善落胎的医婆,若是被周嬷嬷瞧出端倪,俞姝可无法解释了!
    思虑之间,周嬷嬷的呼唤声已经到了巷口。
    第48章 劈叉
    周嬷嬷的呼唤声已经到了巷口。
    俞姝心下不免提了起来。
    当先最要紧的,就是不能让周嬷嬷看出来,她到了郑医婆这里求医。
    而姚北不便露面,自己是个瞎的,又是怎么走过来的?
    她略一思虑,转身叫了做灯笼的邻家姑娘。
    “敢问姑娘姓名?”
    “小女邓迎儿,娘子有何吩咐?”
    “姑娘能不能扶我往土地庙走?若是遇见一老妇,就说方才见我不适,弄些热茶给我喝,可好?”
    邓迎儿似懂非懂,但一口应了,“娘子放心。”
    俞姝道谢,邓迎儿就扶着她去了土地庙的后门。
    周嬷嬷很快瞧见两人,也赶了过来。
    “我的姨娘?怎么乱跑?”她说着,瞧了邓迎儿,“这位是……?”
    俞姝“看”过去,邓迎儿用她教的话,告诉了周嬷嬷。
    周嬷嬷虽然没起疑,但还是拉了俞姝。
    “姨娘也真是,又不是没有奴婢伺候,怎么能放心跟旁人走?”
    她说着,不满地看了俞姝一眼。
    “姨娘出京之后,规矩真是不如从前了。”
    俞姝心道她说得不错,但只要周嬷嬷没起疑就行了。
    俞姝走前,不忘跟邓迎儿道谢。
    那姑娘说无碍,转身回了家去。
    倒是周嬷嬷回头看了她一眼,嘀咕道,“贸州水土养人,寻常百姓家也有这般周正的姑娘。”
    说着又同俞姝道,“姨娘瞧瞧,人家姑娘比姨娘有孕在身,都显得圆润康健,姨娘这么瘦怎么好养胎?以后姨娘还是少出门,在家中养胎要紧。”
    俞姝瞧不见,也不想跟她说。
    周嬷嬷自说自话了一阵,发现俞姝上了马车,闭起眼睛睡着了,也悻悻地闭了嘴。
    她也在车上打了个盹,梦见了宴夫人许给她的茶山。
    但梦里突然起了大火,把茶山都烧没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土丘。
    周嬷嬷在梦里哭了起来,她可惦记着回江南当地主好多年了,这下还怎么回去?
    周嬷嬷做了噩梦,醒过来再瞧见一旁做着的韩姨娘,便又半劝半训道。
    “姨娘要明白,有了孩子就能在国公府站稳脚跟了,好生养胎,早日生子,才是姨娘当下第一要务。”
    这话落进俞姝耳中,竟让她觉得有些好笑。
    她这种身份,若是在国公府站稳了脚跟,有朝一日她的身份被发现,不知道周嬷嬷占几成功劳?
    再者,周嬷嬷这话,敢不敢说给宴夫人听?
    俞姝暗笑,“嬷嬷说得是。”
    *
    俞姝本来想着再找个借口出去,但周嬷嬷不知怎么,对她的看管越发严了起来,甚至让她每天一多半的时间都在床上躺着不许下来。
    美其名曰,“给姨娘养两斤rou。”
    俞姝几乎被禁足,而那位五爷去了临城调兵遣将,分派军事,人根本不在。
    如是两日,别说出门了,连姚北的面都见不到。
    俞姝心中不快,不仅不能出门,而且这种不走动、躺着养胎的方式,她也不喜。
    连姜蒲和薛薇都道,“姨娘还是要多走动才康健,哪能一动不动呢?”
    但周嬷嬷直接将两人驳斥了回去,“你们懂什么?”
    她一边不许俞姝乱动,另一边又让儿媳苗萍给俞姝准备了大量的补品。
俞姝连吃三日补品,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