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又身形笔直,让迟念想起大学时候上选修课,古代文学老师在课堂上念过的句子,岩岩若孤松之独立。
他站在那里,就是山河朗朗。
宋衍看迟念也是一样,只觉得她也许不该演阿娇,应该去演李夫人。
因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第42章、阿娇诞生记? ...
一大早起来,迟念难得有点紧张,助理端早餐进来她都没注意到。
熬得很好的海鲜粥,吃在嘴里也味同嚼蜡,味觉都被迟念紧张情绪给影响得木了。
今天有她的戏份,而这是她第一次拍戏,尽管系统已经实景模拟过很多次这场戏的拍摄情景,可迟念还是紧张。
紧张这种情绪对她来说可太稀奇了,她从小到大都不是怯场的人。
迟念把情绪的产生原因归结为心虚,她对今天的表现没有把握。
尽管在过去的三个月,她尽她所能地在学习和吸收着有关表演的一切。
可是不够,真的不够。
表演这门课,迟念越学越觉得难。
表演者尽管扮演着不同时代乃至是完全虚构时空的人物,可角色的神态,动作却一定是来源于现实,来源于人的日常经验。
表演者清楚他在演戏,他在扮演,可与此同时他要说服自己,让自己融入角色,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人,过着故事所阐述的生活。
这是一种清醒着的自我欺骗,不但要欺骗自己,与此同时还要欺骗观众,要让知道你在演戏的观众在观看时忘记他们所知道的“这是演戏”的意识,吸引他们注意你所扮演人物的喜怒哀乐,沉浸在故事中,跟人物同喜同悲,为了角色牵肠挂肚。
戏剧是伟大的,伟大的戏剧表演,让演员和观众同时忘记自我。
一个吸引人的角色,一定是多层次的,这个人物必然不可能是扁平的。
为什么观众喜爱主角,因为主角占据着最多的戏份,有足够多的空间去树立人格,展现其层次,随着故事发展,主角的形象也丰满起来。
阿娇的戏份不多,迟念想让角色立起来,就要花费更多的功夫,迟念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腾挪转移。
迟念现在脑子里想起来的,全是她在之前的各种笨拙尝试。
严格的表演老师陪着她进行角色突击,一遍遍地挑毛病。
没有人喜欢被批评,迟念在过去三月收到了人生中最多次的否定“你这样演不行。”
最不耐烦地时候简直想撂挑子不干了,也想过万事很简单,只要肯放弃。
为什么要那么较真呢?只是一个配角而已。
可还是咬牙硬挺,迟念觉得她已经比绝大多数刚入行的人要幸运了。
她有系统,虽然这破系统没法直接给她灌顶三十年表演功力。
还天天给她的表演尝试打低分,迟念睡前永远在过自己表演片段。
最初几次,仿佛是自己对自己的公开处刑。
看自己的表演片段太尬了,不超过三分钟就想装鸵鸟。
那不是我,那不是我,那不是我,心里默念三遍,才有勇气继续看下去。
系统还在一旁不停地插刀子。
【怎么会木呆呆的,眼神愣什么呢?】
【这次倒是不木了,只是变成了浮夸。】
……
日积月累,迟念心脏逐渐强大起来,系统评分也逐渐变高。
可让迟念没底的是,她最后一次测评,系统打分是76。
这在迟念看来,是不能让她满意的。
从小到大,迟念考试成绩,百分制情况下,没打过这么低的分数。
迟念深知,她跟剧组的其他人比起来,唯一拥有的优势就是她的时间够多。
她花了三个月时间来琢磨一个戏份不多的角色。
揣着76分的成绩单,迟念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对导演,对编剧,对其他人来说,阿娇只是剧本里的阿娇。
可对于迟念来说,在过去的三月里,阿娇是变成了只有迟念自己知道的活生生的,独一无二的阿娇。
她活在迟念的脑海里,不是历史上的陈皇后,没人知道两千年前的那个贵族女人究竟是究竟是什么样子。
迟念的阿娇,是活在《汉武故事》的剧本里阿娇,迟念顺着编剧给予模糊轮廓,填充着阿娇的血rou骨骼,让她面目清晰起来,活在迟念的想象里。
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要合乎想象才可以。
食不知味地用过早饭,迟念提前去候场。
不拍大夜的情况下,剧组一般会在八点半开工。
迟念还没来的时候,就打定主意在拍摄期间,不管有没有戏份,都要从早跟到晚。
像《汉武故事》这种大剧,老戏骨云集,光视帝就有三个,简直是刷经验等级的福地啊,万万不可错过。
今天的第一场戏是宋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