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情不愈,连明驰也不会傻得继续撞南墙,当即改口,“臣并无此意,太后您的初衷当然是为长公主挑选心地善良的驸马,只不过试探的法子有很多,能避免马匹这种暴躁的牲畜就再好不过了。”
这位质子能说出这番话来着实出乎沐昭晴的意料,只因她当时听闻太后打算这么做时,也提出了同样的疑惑,奈何太后一意孤行,根本不理会她的意见,而这会子太后被人当众质疑,却不怒反笑,
“你的提议倒是和昭晴的顾虑一模一样,看来你二人的性子十分合拍。”
在旁看戏的陆修不明所以,这雷都打了,雨居然没下?方才连明驰那番话,不管是出于怎样的意图,都已经在无形中得罪了太后,在场众人包括沐昭晴都以为太后会严加斥责连明驰,哪料她竟又莫名其妙的夸赞起来,却不知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而连明驰的诧异之处却是:原来长公主也认为此举不妥吗?他还以为这是长公主的意思,险些对她生出偏见,如今看来,她还算有些良知。
因着淘汰了三位,接下来比试的就只剩十五位,身为驸马,不要求他们像进士那般文采超群,但最起码的诗词歌赋还是要通晓的,是以这局要比的就是诗词。
众位参选者分为两列,每人面前置桌椅,一名太监奉着一方盒子,分别请他们抽取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赋诗作词的主题,每人各不相同,根据字条上的要求,限时一刻钟,写出一首诗词。
陆修手中的字条是刺绣,他一个大男人,居然让他写关于刺绣的诗句,虽说有些勉强,但以他的才情,也不算什么难事,思量片刻,他便开始动笔。
坐于他斜对面的连明驰有些犯愁,只因他的字条是牡丹。写一首yin诵牡丹的诗并不难,但历来夸赞牡丹的诗太多,即使他绞尽脑汁的写出一首,当真能博得长公主的青睐吗?
恐怕有些难度,该如何令她印象深刻,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此想着,他墨瞳微转,灵光顿现……
一刻钟后,太监上前收取每个人的作品,而后呈于几位主子品鉴。信王妃对这首以刺绣为题的诗颇为赞赏:
“玲珑素手轻拈针,流线成芳引蝶纷,
春心有翅却难飞,欲借秋千望良人。
太后娘娘,您瞧瞧,一位少年居然能将姑娘家的心事揣摩得如此仔细,以刺绣抒情,当真妙哉!不愧是陆治教出来的好儿子!”
陆修闻言喜不自禁,上前一步拱手自谦,“娘娘谬赞,微臣愧不敢当。”
打量着眼前的少年,信王妃越瞧越喜欢,“才貌双全,仪表非凡,前途无量呐!”
被称赞的陆修自是欢喜,连信王妃都夸他了,那他岂不是很有希望?不过他更在意的还是沐昭晴的态度,但当他望向她时,她却连一个眼神都没给,只因沐昭晴听到陆治二字便没了好脸色,众所周知,右相陆治乃是瑞王的人,她又怎会嫁给陆治的儿子?
这陆修会来参选,八成是贺临风或是陆治在打什么鬼主意吧?
太后亦看了几篇诗词,最令她瞩目的还是连明驰的作品,“这yin诵牡丹的纸上并无诗句,只有一幅画是怎么回事?”
就猜会被点名,已备好说辞的连明驰上前一步,眉目疏朗,并无半分惶急之色,从容不迫地解释道:
“启禀太后,这画中人乃是长公主,长公主国色天香,可不就是现成的牡丹吗?再动人的诗句也描写不出长公主的华贵风姿,是以臣才绘了这幅画。”
还真是巧舌如簧!沐昭晴只觉此人油嘴滑舌,他嘴上是在称赞她,眼神里却无半分欣赏之态。明摆着他在说着违心之言,八成也只是为了某种目的才来参选。不过反过来想想,她招驸马不也是别有目的么?
她心之所求不是找到自己的良人,而是找一个能对她弟弟有帮助的靠山而已,连她的心都不赤诚,又有什么资格要求旁人呢?
心生感慨的沐昭晴对这幅画无甚感觉,郭太后却觉得连明驰这孩子很特别,一再赞赏他机智过人。
立在下方的陆修听到这话可就不高兴了,心道这质子不过是才疏学浅,不会作诗才拿一幅画充数,这都能博得太后青睐,当真是没天理!
接下来这局是比武,一共八样兵器,每样双份,选中同样兵器的两人上场比试,偏偏在场的只有十五人,一直被软禁,不常出门的连明驰也就成了落单的那一个。
无人与他比试,他决定自己耍鞭子,先前沐昭晴只觉得他眼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何处见过,直至长身玉立的连明驰手持鞭子朝地面一甩,响厉的声音划破长空,也同时击中沐昭晴那几乎已经被尘封的记忆!
第六章
犹记得九岁那年,她跟随父皇一起去围场。瞧着旁人耍鞭子很威风,她便找了师父来教她练鞭子,只可惜她学艺不Jing,总是把控不好,又一次甩鞭之际不小心打伤一人。
那小少年躺在地上痛苦不堪,面色惨白,吓蒙了的她上前询问他的状况,然而宫人却将她带走,又派人将那少年送去诊治,她也曾问过宫人,想去